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從UCC咖啡的“喪”營銷海報在Facebook爆火,到“喪茶”快閃店的朋友圈刷屏,再從“Moonleaf 月葉”的消極杯到“試物所”打造的“喪”系列酸奶,“喪”這一情緒,或者說是表達方式被企業(yè)主們利用,針對當下的80、90后年輕人打造了一系列的產品和營銷活動,并通過社交網絡使得“喪”營銷成為熱議的話題。
UCC咖啡的“喪”營銷海報。
可為什么要說“又火了”?因為“喪”這一情緒其實存在許久,只不過在近期被企業(yè)主激活、被用戶推上風口浪尖。
“Moonleaf 月葉”的消極杯。
從本質上來說,“喪”營銷的土壤是“喪”文化,是基于情緒的一種營銷,但世間營銷手段千萬種,為什么企業(yè)卻偏偏選擇“喪”這個很難與企業(yè)產生內在聯系的元素?從另一方面來說,現在渠道碎片化,流量競爭異常激烈,在如此高成本的營銷環(huán)境下,“喪”營銷對于企業(yè)又有著什么樣的作用?企業(yè)在決定開展“喪”營銷的時候要思考些哪些問題?
從“喪”文化到“喪”營銷,“喪”之為何?
按幾大百科的說法,喪文化是指一些90后的年青人,在現實生活中,失去目標和希望,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一種行尸走肉的狀態(tài)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
喪文化的興起
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這么“喪”?我們不如從韓國的年輕一代中尋找答案,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,學生對畢業(yè)后生活漸漸感到前路茫茫,Daumsoft表示,網絡上使用有關畢業(yè)的形容詞也有所改變。“煩惱”、“壓力”、“擔憂” 等負面詞匯的比例從2013年的22%增加至28%。同時誕生了諸如“大五生”、“NG族”、“對文”和“N無世代”等形容年輕人慘淡現狀的新名詞。
對于中國而言同樣如此。
這一代獨生小年輕走入社會時會感受到極大的生活反差。以前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下,不用干活也不擔心吃喝,可入了社會后工作難找、經常加班、諸事不順,這才明白現實的殘酷,此時“喪”的情緒自然而然地在他們心中扎根。
但人們心中埋下的情緒種子總需要一個引爆點,而互聯網不僅幫助人們發(fā)泄內心的情感,“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于孤立的個人,并且極易被影響”,社交網絡裹挾著更多的人參與進這場社交狂歡,于是“喪”作為一種網絡文化興起了。
“喪”文化真的喪嗎?
照常人的理解,“喪”是社會壓力與日俱增下年輕人對于環(huán)境的一種反應,是一種放棄生活的精神狀態(tài)。那么相對應的,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安守本分,聽父母安排,對于自己的理想和命運不會抱有太大的期望。
可有趣的是,在很多的社會事件中,我們發(fā)現喊著“逃離北上廣”的人和留在北上廣“漂”的人是同一撥人,他們一面嘴里含著“喪”、哭訴著生活艱難,但另一面卻扔堅持留在大城市打拼。加班加點的是他們,熬夜趕作業(yè)的是他們,貸款買房買車奶娃的還是他們。他們喪喪迷迷地躲在谷底,一點一點地咬著牙往上蹬,似乎誰都沒有真正放棄。
這兩年同樣很火的負能量段子。
所以我更愿意相信:“喪”文化并不“喪”,它是一種自嘲,是一種宣泄,也是為了得到一種社會認同,本質上是為了迎接更好的生活。
除了通過表達“我很喪”來自嘲、來宣泄之外,同樣也為了一種融入群體的歸屬感。人是群居動物,天生害怕孤獨。你為什么會不停地看微信刷微博?為什么愛表達愛分享?都是因為你渴望得到認同,渴望一種歸屬感。“喪”文化就是很好的橋梁——再沒有什么能夠比我們是一類人更令人高興的了。
這是屬于中下層階級的狂歡。
所以回頭來看,既然“喪”只是一種表達方式、一種心理防御手段,而不是真正失去希望,那么我們便能看到隱藏在“喪”中的“不喪”,那就是對于未來的期望——當下的自嘲、宣泄都只不過為了以一個更好的姿態(tài)去迎接未來。
“喪”營銷這么火,對品牌的意義是什么?
品牌曝光,使用戶與品牌進行初次接觸
前面我們分析過,“喪”是一種基于內心情緒的表達方式,那么試想一下,我們能否通過幫助用戶更好地表達心中所想來讓產品自傳播?能否讓產品自帶話題?
當然可以,除了文首提到的“喪”營銷系列產品,我再舉個例子。
酒類品牌江小白曾推出“表達瓶”,通過一句句走心的文案放大飲者情緒,使酒超越了一種單純的飲品,成為了表達的潤滑劑,不僅讓酒桌上的飯局更添一份情誼,更引發(fā)消費者群體間的瘋傳。同時兩家的營銷手段被各大媒體深挖報道,又引發(fā)了二次傳播,品牌獲得了更大的曝光。
江小白的“表達瓶”。
一個簡單的“表達瓶”,不僅說明引導消費者情感、幫助消費者表達情緒的重要性,也道出了互聯網時代的營銷邏輯:社交網絡時代,每個人都害怕孤獨,害怕與世界脫節(jié)。人們依賴于社交,每個人都是內容制造者,都有傳播屬性。
在當下這個喧囂的時代,新生代的兩大共同痛點是都市孤獨癥和焦慮癥。因此產品要引起熱議必須有兩大特性:
一是產品要有溝通力,基于消費場景、基于消費者產品能產生互動;
二是產品要自帶社交屬性,能制造話題,引發(fā)自主性傳播,沒有二次傳播的廣告依然是渠道思維,低效且會被淘汰。
我們需要知道我們的用戶在哪,他們的內心對什么有沖動,然后幫助用戶表達他們的想法。在社交網絡上“沒有事實、只有情緒”,將產品制造成為情緒的宣泄口,讓用戶自發(fā)地傳播品牌,這是互聯網帶給品牌最重要的機會。
加強連接,促進轉化銷售
任何一次營銷推廣都有其目的,一般來說可以將其分為告知、說服、提醒、強化。
除了上面講的對于品牌“告知”上的幫助,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加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,直接促進銷售。
無獨有偶,可口可樂曾經推出了昵稱瓶、歌詞瓶、臺詞瓶等一系列“表達瓶”,同一種套路,只不過可口可樂的目的在于“提醒”,讓消費者意識到“真的好久都沒有買過它了”,然后通過文案讓消費者對品牌再次產生認同,促進銷售。其本質與“喪茶”等產品一致:幫助消費者表達。
可口可樂的“密語瓶”。
這就是“喪”營銷給企業(yè)帶來的可能:讓并不那么知名的品牌能夠獲得大量的關注,讓那些品牌知名度高但缺乏新主力消費人群認識的企業(yè)能夠重回消費者視線。
“喪”營銷想做就能做?怕是你欠缺思考
“既然‘喪’營銷這么有用,那還在等什么?趕緊的!”——如果你也這么想,那就已經注定失敗了。“喪”營銷并不是一場單獨的營銷戰(zhàn)役,而是一個“喪”體系的打造。我們就以“喪茶”為例來作一番解讀。
用戶定位
喪茶為什么要切入80、90后市場?前文我們業(yè)分析過了,他們才是現在的“壓力人群”,為生活奔波,被互聯網放大的對跨越階層的渴望。同時他們也是互聯網原住民,熱愛通過社交網絡發(fā)表自己的想法,這才能為“喪茶”的傳播提供可能。
品牌、產品與場景的連接
如果你有去過“喪茶”的線下店,就會知道“喪”不僅僅只是社交網絡上的幾句文案,而是對產品進行全方位的重新塑造:
?、僖院谏珵榛{的門面,“喪”之氣息撲面而來,卻不失美觀格調
②垂頭“喪”氣的店員,要來一杯嗎?反正喝不喝你都和我一樣“喪”
③招牌式的“喪茶”產品名
?、芘c爆火的“喜茶”類似的“喪茶”杯
不止要將“喪”融進品牌、融進產品,更要融入場景,使他們維持內在的聯系。所以看看你的產品,它有沒有成為“喪”產品的潛質?能不能制造話題?能不能幫助用戶去低調的裝X?另外你的品牌禁不禁得起“喪”文化的調侃?
硬幣的另一面:“喪”營銷應作為品牌的調劑品,長久的“喪”終究會被拋棄
回顧歷史你會發(fā)現,情緒的宣泄只能是一時的。“葛優(yōu)躺”火了一陣匿了,“馬男波杰克”火了一陣也匿了,曾經那些幫助我們釋放負能量的載體都在一陣火熱后銷聲匿跡。年輕人終究會掌握從認知到順從、甚至一定程度上影響規(guī)則的能力。
因此,基于喪文化的產品和營銷,雖然常有機遇成為爆款,但往往不能形成真正的商業(yè)模式。“喪茶”本身也在產品質量上遭到了用戶的質疑,只能停留于噱頭。
“喪”營銷似乎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:“喪”營銷是我們對內心的一次釋放,在將來,當我們有了另外一種壓抑時,類似的營銷將卷土重來。
這揭示了營銷升級的一個方向:營銷不是隨便YY,甚至不是打賣點抓需求,而是要走心。你選擇的用戶群在哪里,他們的沖動在哪里,營銷的關鍵就在哪里。